香港樓市的真假“崩盤”:降價效應或傳導至內地市場

2014年02月17日 10:15
來源:百度樂居
一位要求匿名的港府高官向本報表示,現(xiàn)在香港的樓價頂多只算進入平穩(wěn)期,還沒進入下跌周期。政府一旦確認樓市進入下跌周期,將會沿用逆周期思維放松調控。“但顯然目前還言之尚早。”
 
新春伊始,有關香港樓市“崩盤”的風聲四起。
 
2月12日,香港屯門兩幅限量地以遠低于市場預期的價格成交。每平方英尺地價最低2129港元,創(chuàng)12年來新低。
 
就在3天前,新鴻基減價推售元朗住宅項目“爾巒”156個尾貨單位,平均尺價8526港元,較去年首推時驟降35%,甚至比同區(qū)二手樓價都要低10-15%;若再計算印花稅回贈因素,則減價幅度達40%。
 
再早些時候,長江實業(yè)新年首個新盤銷售讓利25%。
 
這種發(fā)展商競相減價促銷,與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中香港樓市崩盤時的情形有些相似,這引發(fā)了輿論對香港樓市前景的熱議。
 
目前香港樓市價格指數(shù)和租金都處于歷史最高水平。“香港2013年的樓價,已經超過1997年上一個樓市周期最高峰時的價格。香港樓市可能正在面臨轉折點。”香港大學城市規(guī)劃及設計系教授趙麗霞表示。
 
香港多數(shù)地產業(yè)界人士認為,新盤降價更多是市場營銷策略,其釋放的信號不足以證明樓市已到下降拐點。
 
也有多位學者指出,自2008年以來,在美國量化寬松政策之下,香港和內地樓市的變動曲線息息相關。QE退出、貨幣政策的反轉將引發(fā)香港和內地資產價格尤其是房地產價格的下跌,似乎已如箭在弦。
 
紛紛爭議中,近日,一位要求匿名的香港政府高官在私人場合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講述了他對當前香港樓市形勢的判斷。
 
他說:“現(xiàn)在香港的樓價頂多算進入平穩(wěn)期,還沒進入下跌周期。由于美國不正常的貨幣政策,香港樓價已經歷了超長牛市,銀行利率是主導這一輪周期的關鍵因素。政府一旦確認樓市進入下跌周期,將會沿用逆周期思維放松調控。”
 
“但顯然,目前還未到時候。”這位高官表示。
 
新界地產劈價潮
 
2月10日,新鴻基地產在香港元朗的住宅項目爾巒推出156個新單位,平均售價約為8526港元/平方英尺(約71679元人民幣/平方米),較去年推售時降幅達35%。此外,新鴻基為部分買家提供額外優(yōu)惠。
 
本次新鴻基地產爾巒住宅地產項目“降價”的手段是提供額外的折扣優(yōu)惠,“交易完成后回贈稅費總額70%”,而非直接降價。
 
戴德梁行香港區(qū)董事總經理、北亞區(qū)策略發(fā)展顧問部主管陶汝鴻表示,本次香港房地產商并不是直接降價,而是針對香港政府樓市調控雙倍印花稅和買家印花稅的“雙辣招”,開發(fā)商幫助買家付出30%的稅。這些稅本來應該是買家來付,但是發(fā)展商為了快點賣掉房子,所以愿意為買主付印花稅。
 
此前,香港政府兩次上調購房印花稅。2012年10月,非香港永久居民、本地和非本地注冊公司在香港購房額外征收15%的買家印花稅,額外印花稅稅率上調至5%。隨后不久再次上調印花稅。
 
發(fā)展商的這一輪競相減價,不禁讓人回想起1997年的那個冬天。其時,香港樓價觸及歷史新高,即使頭頂逾10%的貸款利率,港人也平均拿出74%的月收入貸款買樓。當年10月,亞洲金融危機爆發(fā)。長江實業(yè)率先劈價20%出售鹿茵山莊。其他地產商紛紛跟風降價。結果從1997年到2003年,樓價連跌6年,累計跌幅76%。
 
如今,一樣是觸及歷史高位后的調整,一樣是發(fā)展商大幅降價促銷,香港樓市莫非正在迎來如17年前那樣的崩盤周期?
 
與“九七崩盤”的比較
 
事實上,各大國際投行的確紛紛看淡2014年香港樓價,巴克萊、渣打、花旗和德意志分別預計新年樓價將重挫10%至30%。
 
陶汝鴻分析,由于在開發(fā)商帶頭為新開盤項目提供折扣優(yōu)惠,間接下調房價,令買主傾向于購買一手房,這給二手房房價下行帶來壓力。數(shù)據顯示,截至目前香港二手房已有5%-10%的降幅。
 
他認為,香港樓市的拐點2013年就已經出現(xiàn),房價在壓力下從高峰下調,未來也有繼續(xù)下調的壓力。
 
不過,中信證券國際企業(yè)及高資產客戶銷售及業(yè)務發(fā)展主管林一鳴并不認同香港樓市即將“崩盤”的看法。
 
他認為,港府調控措施對打擊短炒效果顯著。香港土地注冊處數(shù)據顯示,2013年所有樓宇買賣合約較2012年下跌39%,合約價值下跌30%,短線投機交易幾乎絕跡。
 
在此背景下,2013年開發(fā)商的售樓步伐并無明顯加快。一向奉行“貨如輪轉,現(xiàn)金為王”的長實, 2013年賣樓收入少于50億港元,遠低于去年初設定的300億港元目標,今年維持300億港元的銷售預期。新鴻基新一財年賣樓目標只有280億港元,按年減少15%,其中香港僅占190億港元。恒基地產新年賣樓目標160億港元,與去年持平。這與1997-1998年間四大地產商“比賽賣樓”的盛況不可同日而語。開發(fā)商此舉更像是在測試市場“水溫”,并非下跌周期中的恐慌性拋售。
 
從市場供應來看,在1997年到2003年的下跌周期,香港平均每年有85000個單位應市。僅1997年就有64400個住宅單位落成。這也與當前的樓市情況大不相同。香港運輸及房屋局的最新統(tǒng)計顯示,2013年私人住宅落成量僅8300個,同比減少18%,為有記錄以來的第二低,遠低于政府原先預估的13551個。
 
“不計算內地投資需求,香港每年的私人住宅需求最少也有1萬個;3D調控下,發(fā)展商推盤意欲闌珊,很難指望樓價在這種超低供應的前提下會發(fā)生崩盤”。林一鳴分析說。
 
他認為,與內地類似,香港樓價只會“越調越漲”,除非按揭利率出現(xiàn)明顯逆轉。他甚至認為,鑒于調控措施嚴重影響發(fā)展商供應,低息效應會持續(xù)釋放購買力,香港樓價2014年仍將上漲5-10%。
 
多名香港地產商巨頭同樣不認同“崩盤”之說。長實集團執(zhí)行董事趙國雄2月12日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,他沒有感受到賣樓有任何壓力,新盤定價隨行就市,預計香港樓市今年將告別亢奮期,樓價年化波幅不超過10%。
 
新地副董事總經理雷霆也在一個公開場合表示,后推的單位肯定將會加價,預期全年樓價走勢平穩(wěn)。
 
面對樓市最新形勢,香港金管局總裁陳德霖日前回應稱,當前樓價僅屬輕微下跌,住宅按揭貸款也因為金管局的六輪逆周期措施而放緩,目前難以確定樓市是否已從上升周期轉入下降周期。
 
降價效應傳導至內地?
 
香港樓市的降價目前并未引發(fā)政府進一步的動作。陶汝鴻認為,香港特區(qū)政府當下的措施是加快公屋供應、增加土地供應,只有房屋供應回到正常水平,香港政府才有可能放松樓市印花稅調節(jié)政策。
 
前述不愿具名的港府高官也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,香港這一輪樓價上漲始于2009年美國推行量化寬松政策,客觀來說,不正常的貨幣政策是造成資產價格翻倍的“罪魁禍首”。要結束這輪樓價牛市,取決于美國的利率政策何時恢復正常。
 
香港金管局1月底提交立法會的文件顯示,2009年首推逆周期措施以外,香港新批出住宅按揭成數(shù)平均由64%降至55%;按揭供款占入息比例亦由41%降至35%。銀行按揭利率已由3年前的不足1%,升至平均2.25%,且今年有可能繼續(xù)上升。
 
前述港府高官判斷,美國的就業(yè)數(shù)據并沒有出現(xiàn)實質性的改善,因此很難預計美聯(lián)儲何時才會啟動加息周期。官方高度關注銀行利率變化對樓價的壓力,假設按揭利率出現(xiàn)快速上升,按照逆周期思維,按揭政策和其他管控需求的措施都會相應放松,但政府會謹慎判斷樓市周期的逆轉。
 
他相信,樓價漲跌均有周期,始于2009年的逆周期措施很大程度上可平抑市場逆轉時所帶來的沖擊。簡單來說,投資氣氛越是熾熱,政府就越是收緊信貸、壓抑需求;若低息環(huán)境改變,供求開始平衡,樓價顯著下跌,那么政策就會出現(xiàn)相反的方向,逐步退出調控。“但顯然目前這些還言之尚早。”
 
不過,香港樓市的降價畢竟釋放出一種信號,即美國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(即QE)退出的影響已經顯現(xiàn)。“當美聯(lián)儲宣布退出量化寬松,大量熱錢流出香港樓市,回流美國本土之時,港幣及以港幣計價的資產將出現(xiàn)狂貶。”香港一不愿透露姓名的投行人士稱。
 
獨立經濟學家謝國忠指出,當前QE真正退出時,必然刺破中國大陸長達10年的房地產泡沫。這可能是從內地三四線城市的鬼城開始破裂,逐步蔓延至一二線城市。
 
也有分析人士認為QE退出對中國樓市影響仍有待觀察。花旗銀行大中華區(qū)首席經濟學家沈明高表示,房地產市場泡沫會不會破裂,取決于地區(qū)人口的流動。如果某個區(qū)域未來人口越來越少,那么這個泡沫破滅的可能性就非常大。
 
在2013年,內地已有多個三四線城市樓市出現(xiàn)崩盤,如鄂爾多斯、溫州、營口等二三線城市,世聯(lián)行在最近的一份價值投資報告中將這些城市列為風險型城市,在這些城市中投資會帶來問題。
 
開發(fā)商們也在極力避免庫存過剩、需求增長有限的二三線城市,紛紛重回一線城市;大型房企并在營銷策略上采取讓利優(yōu)惠,以盡快出貨。如恒大地產在春節(jié)期間,其旗下所有樓盤均可享受9.7折優(yōu)惠,并在首付款上可以進行分期支付。
 
易居中國聯(lián)席總裁丁祖昱指出,房地產市場成交量在今年要超過去年將非常困難,建議開發(fā)商盡快跑量去化。
免責聲明:凡本站注明 “來自:XXX(非家在臨沂網)”的新聞稿件和圖片作品,系本站轉載自其它媒體,轉載目的在于信息傳遞,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如有新聞稿件和圖片作品的內容、版權以及其它問題的,請聯(lián)系本站新聞中心,郵箱:405369119@qq.com

合作媒體

  • 搜房網
  • 焦點房產
  • 騰訊藍房
  • 齊魯晚報
  • 魯南商報
  • 交通電臺
  • 臨沂在線
  • 山東房產聯(lián)盟
區(qū)域:
姓名:
手機:
QQ:

家在臨沂網團購報名